榮耀| 長鋼歷史載入《百年記憶 紅耀鋼鐵》畫冊
2021-10-28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煉成鋼書寫輝煌。
2021年,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這是包括鋼鐵人在內,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一件大事。憶百年崢嶸歲月,中國鋼鐵工業:百年風雨兼程,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不斷發展壯大;百年艱苦卓絕,見證了中國從缺鋼少鐵到自給自足;百年矢志不渝,見證了中國從“洋釘”進口到供給全球;百年砥礪奮進,見證了中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光輝歷程。
站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新的歷史起點上,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以慶祝建黨百年為契機,出版了《百年記憶 紅耀鋼鐵》畫冊,分為企業篇、人物篇、工程篇、產品篇、裝備篇、標準篇六部分,多角度、立體化展現中國鋼鐵同黨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創造奇跡的偉大歷程,系統詮釋中國鋼鐵工業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各發展階段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以中國鋼鐵百年紅色記憶,激勵中國鋼鐵再次紅耀百年。
其中,《百年記憶 紅耀鋼鐵》畫冊序言部分收錄紅色長鋼歷史概況:
1946年,中國共產黨親手創建的第一個鐵廠——故縣鐵廠正式動工,1948年1月投產,從根本上改變了當時解放區軍事工業的生產狀況,引領了“太行山上的工業革命”。進入和平年代后,故縣鐵廠的生產任務也逐漸轉移到了社會主義建設中,鋼鐵紅色基因從革命時期傳承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企業篇”以《中國共產黨在太行山根據地創建的首個鋼鐵企業——首鋼長治鋼鐵有限公司》為題,收錄長鋼的前身——故縣鐵廠的發展脈絡和圖片資料:
首鋼長治鋼鐵有限公司前身——故縣鐵廠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上黨戰役的硝煙剛剛散去,1946年初,八路軍總部和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將上黨鋼鐵工業基地的核心——煉鐵廠(故縣鐵廠),選址在故縣村東的溝壑里。創業者們白手起家,進行了一場“太行山上的工業革命”,建廠后生產的各種規格型號的迫擊炮彈共計300多萬發,有力地支援了臨汾、太原、淮海和平津戰役等,在中國冶金軍工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篇章。
以故縣鐵廠為核心的上黨鋼鐵工業基地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依靠自身力量獨立建設鋼鐵工業體系的首次成功實踐。
隨著歷史變遷,故縣鐵廠更名為長治鋼鐵(集團)有限公司。2009年8月8日,長鋼與首鋼聯合重組,更名為首鋼長治鋼鐵有限公司。
今天,新時代的長鋼人,正向著百年夢想堅毅前行!
“人物篇”收錄了中國紅色鋼鐵的締造者、故縣鐵廠的第一任廠長陸達的圖片和介紹材料:
陸達:(1914-1996年)原名陸宗華
1938年1月到達延安,更名陸達
193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9年10月,擔任八路軍軍工部工程處副處長
1946年初,晉冀魯豫邊區將建設新型工廠的廠址選定后,時任八路軍總后勤部軍工部工程處副處長的冶金技術專家陸達起草了《關于建設上黨鋼鐵工廠的計劃商榷》報告,全面系統地提出建設鋼鐵基地的規劃,這是中國共產黨鋼鐵工業發展史上第一個發展規劃藍本。
1946年冬,陸達開始著手故縣鐵廠建設的準備工作。
1948年1月10日,由陸達親自指揮建設的故縣鐵廠1號高爐流出第一爐鐵水。
1949年,陸達離開故縣鐵廠,任太原軍事管制委員會工業接管組副組長,接管西北煉鋼廠。之后,他長期從事冶金技術研究,曾擔任過冶金部副部長、總工程師等多個職務。
陸達是中國共產黨人,也是鋼鐵人心中一座永遠的豐碑。
長鋼的歷史,幾多榮耀:
這里,因肩負“紅色”重任而建廠。從1946年為給解放戰爭提供源源不斷的軍火支持而建廠,到1948年1月10日流出第一爐鐵水,生產的500多萬發迫擊炮彈有力支援了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故縣鐵廠是中國共產黨依靠自身力量獨立建設鋼鐵工業的首次成功實踐,其1號高爐也被譽為“屹立在太行山上的功勛爐”。
這里,走出了一批“紅色”專家。以陸達為代表的管理技術人才,承擔了故縣鐵廠的選址、建設等工作,并從故縣鐵廠走向冶金工業戰線,在新中國軍工史上、鋼鐵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們是中國鋼鐵人心中一座永遠的豐碑。
這里,將“紅色”精神代代傳承。與生俱來的紅色基因,讓長鋼人的血液中,始終流淌著一種責任與使命。一代又一代的兵工傳人以戰爭年代練就的百折不撓的韌性、永不言敗的剛性、敢于抗爭的血性,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在坎坷處絕地逢生,在柳暗花明中驚艷“蝶變”,以“十三五”高質量的“長鋼之變”,開啟了“十四五”高追求的“筑夢百年”。
長鋼的歷史有多榮耀,未來就該有多輝煌:
“十三五”的“長鋼之變”已成為過去,“十四五”的歷史之門已然開啟。面對張功焰書記“爬上一個臺階不容易,要站得穩、立得住”的殷切期望,面對職代會提出的“已經實現的指標不降低、已經達到的水平不后退、已經取得的成績不喪失”要求,我們惟有以持續的“高追求”,來支撐全體職工持續的努力;惟有以持續的不懈奮斗,來推動各項指標的持續進步,才能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更可持續、更有動力;才能在新的“十四五”時期,書寫更加輝煌的“長鋼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