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個小時,2個幫扶村調研、3場座談會——一個黨委書記的一日工作行程
2021-08-03
11個小時,2個幫扶村調研、3場座談會、行走近2萬步、驅車往返300余公里……這是首鋼長鋼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懷林一日的工作行程。
7月8日早上8點20分,剛剛開完早調會的李懷林匆匆走向公司樓外等候的大巴車,前往太行山深處、距長鋼80余公里、曾經的深度貧困村——山西壺關縣葦則水村和南嶺村,就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等進行專題調研。
由于連日陰雨連綿,加之道路狹窄崎嶇,部分道路出現泥石流,原本1個小時左右的車程,整整走了近2個半小時。當天上午11時,李懷林一行到達調研的第一站——葦則水村。在31攝氏度的高溫下,李懷林為公司駐村工作隊送上慰問品后,直奔該村旅游扶貧相關規劃項目進行實地查看。
接近正午12時,現場調研剛剛結束,一場簡短而又務實的座談會緊鑼密鼓地召開。在座談會上,李懷林詳細了解了扶貧產業規劃和鄉村振興未來打算,與當地鄉鎮政府領導和村“兩委”負責人進行了交流。
為了盡可能地為下一個幫扶村留出充裕的調研時間,不到30分鐘倉促用餐后,當天下午1點半左右,李懷林又前往調研的下一站,距葦則水村30公里的太行山深處的另一個深度貧困村——南嶺村。
“車到不了的地方,我們還有雙腳?!痹谀蠋X村,李懷林為了獲得脫貧第一手資料,徒步行走在崎嶇的山路。5公里的山路,幾乎全是上山的臺階。大家一邊注意腳下溝壑,小心翼翼地前行,一邊還得小心上方的落石。伴隨著陽光的暴曬和難耐的高溫,李懷林身上的工作衣早已被汗水濕透,吹干,再濕透……他絲毫沒有停下的意思,更多的是對村民生活生產的牽掛,一路上不停地詢問著南嶺村的脫貧情況和鄉村振興打算。
李懷林拒絕坐車,用雙腳走到村民家中、田間地頭、扶貧項目現場,切身體驗貧困村民的真實生活,實地調研扶貧工作的開展情況。
當晚7點,李懷林又出現在首鋼長鋼黨委與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黨委聯合開展的主題黨日活動座談會上……
是一種什么樣的力量,支撐工作近40年的他,在一天時間奔波這么長的里程,走這么崎嶇的山路,調研一個又一個扶貧推進項目?
是一種什么樣的力量,讓他提出“做有追求企業,做有追求職工”?
是一種什么樣的力量,讓他立志在8號高爐大修后,要讓現有的2座高爐、3座轉爐成為行業效率最高的高爐、運轉最快的轉爐?
這就是共產黨員、黨委書記賦予的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