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group id="q0aya"></optgroup><optgroup id="q0aya"></optgroup>
  • 媒體出版物

    電視機“變奏曲”


    崔海玲
    2020-07-30

           如果說有一種家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記載著時代的變遷,包含著歲月的味道,伴隨我度過快樂的童年時光,見證我個人成長的酸甜苦辣,承載著我濃濃的情感記憶,那么,我一定選擇電視。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無論城市還是鄉村,一個家庭擁有一臺甚至多臺超薄超大、畫面清晰的液晶電視,已經不再是富裕的象征。但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擁有一臺電視是件特別讓人自豪的事情。那時,農村的生活條件還比較貧困,電視機對于普通百姓來說是名副其實的緊俏貨,也是尋常人家不敢問津的奢侈品。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末期,是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成長起來的一代。電視最初走進我的生活是在1983年。那年,村支書在外地工作的兒子,為他買回來一臺14寸的黑白電視機。在那時的農村,這無疑是一個“爆炸性”的消息,全村男女老少聽說后,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與好奇,都迫不及待跑來目睹這個“稀罕物”的“風采”。大家饒有興致地觀看著,七嘴八舌地議論著,把村支書家的院子圍了個水泄不通,就像過節一樣,好不熱鬧。

      那時,偌大的一個村子,也只有村支書家有一臺黑白電視機。每天晚上天一擦黑,村支書就會準時把電視搬到當院。記得那年夏天,電視連續劇《霍元甲》正在熱播,每天不到開播時間,全村人就會早早地搬上板凳、拿上蒲扇涌向村支書家。有的來晚了,院子里坐不下,就會攀到院墻上或者爬到院中的老槐樹上觀看。我和姐姐為了搶占一個好位置,每天放學后,早早吃罷晚飯,就急急地奔向村支書家。夜深了,母親過來催促多次,我們也置之不理,直到人家的電視屏幕上出現“再見”兩個字,才依依不舍地離開。

      自從有了第一臺黑白電視機,村子里單調乏味的夜晚生活隨之改變了?!白?,看電視去”,成了彼此見面最多的一句話。通過電視機,人們可以足不出戶“看”到外面的大千世界,它成為一代人最難忘的記憶。那時候,我多么希望自己家也能有一臺電視機??!

      過了兩年,家里經濟條件有了改善,父親也買回一臺黑白電視機,雖然只是一臺很普通的14寸黑白電視機,但是足以讓我和姐姐興奮了好些天。擅長裁縫、心靈手巧的母親還趕忙從包裹中選出一塊上好的紫色燈芯絨布,連夜趕做了一個美觀、大方的電視機罩。父親則急急地架上梯子爬到房頂安裝天線。當年電視收視頻道少,而且接收信號也不好,必須安裝室外天線,畫面才能清晰一些。無論是在平房還是樓房屋頂,隨處可見的是用木桿或鐵管固定架起的金屬十字形、網狀形、長方形等室外天線,五花八門,密密麻麻,一時間成為那個年代一道“特殊”的風景線。但是,如遇上風雨交加的天氣,屋頂的天線就會在風雨中“搖曳”,電視信號受到影響,滿屏都是雪花點,畫面變得模糊不清,把我和姐姐急得團團轉。為了看到心儀的節目,我們不停地撥弄著調臺的旋鈕,還央求父親架上梯子到屋頂為我們去調試天線,為此,總會受到母親責怪:“你們倆啊,真是十足的‘電視迷’!”

      斗轉星移,時光荏苒,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彩色電視機開始逐漸替代黑白電視機走進尋常百姓家。串門子看電視的熱鬧場景已成為往事,大家坐在自家炕頭就可以享受多彩的視覺盛宴。

      如今,我家已搬入寬敞明亮的樓房,客廳也安裝上了50寸的高清液晶彩電,看著清晰逼真的畫面,體驗超大屏帶來的震撼效果,讓人仿佛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每當夜幕降臨,一家人就會開開心心地圍坐在一起,一邊觀看繽紛的電視節目,一邊拉拉家常,聊聊趣聞,滿屋的歡聲笑語,其樂融融,倍感幸福。

      40年來,我們這代人經歷了電視機從無到有,從小尺寸到大尺寸,從黑白到彩色,從“大塊頭”到超薄,從接收無線信號到有線電視,再到數字電視、網絡電視的變遷。

      電視機不斷升級、更新的過程,是我國改革開放、經濟發展過程的縮影。它就像一部厚重的史書,記載著時代的變遷,鐫刻著成長的印跡。它不僅承載著人們最珍貴美好的記憶,也記錄著中國40年來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進程,記錄著中華民族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開拓進取、奮勇拼搏的歷史足跡。

      我為自己能夠親身經歷和見證這個偉大時代的進步與變遷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精品毛片人妻啪啪涩爱色欲
    <optgroup id="q0aya"></optgroup><optgroup id="q0aya"></opt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