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能源管理要效益
武曉慶史麗敏閆雷
2018-07-24
向能源管理要效益
———長鋼公司強化能源管控提升基礎管理水平工作紀實
武曉慶史麗敏閆雷
蹄疾步穩,行深致遠。
6月15日23時24分,隨著公司副總經理李明“開始并網發電”的一聲令下,操作工啟動了按鈕,富余煤氣發電項目35MW發電機組蒸汽汽輪機沖轉達到3000轉,主控室控制柜開始顯示發電,這比原計劃整整提前15天,現場一片歡呼。
截至6月20日,當日發電達49萬度。
這標志著我公司在能源管控系統的改革發展中開啟了新的歷史征程,標志著公司在能源綜合利用和節能降耗減排方面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這一晚,注定成為長鋼70多年發展史上一個特別的夜晚;
這一刻,注定成為長鋼發展史上一個應該銘記的時刻。
因為從此,長鋼結束了能源高耗、資源浪費的歷史。
在鋼鐵行業高消耗的現狀下,率先走出了嶄新的一步;
在國家大力號召節能環保的大背景下,率先拿到了“綠色通行證”。
這不僅是關鍵的一步,也是完美的一步,更是又穩又快的一步;
這不僅將對長鋼今后的經營效果、經濟效益帶來巨大的變化,更是企業發展福澤上黨這方水土的有力舉措;
這不僅在長鋼改革發展的軌跡中,將鐫刻下鮮明的歷史印記,更是企業響應國家號召,推行綠色發展,向能源管理要效益,而走出的堅實漂亮的路子……
自發電再添新兵 增效益又上臺階
隨著長鋼200萬噸焦化項目一期工程焦爐全面投產,為充分利用我公司富余高爐煤氣、轉爐煤氣和焦爐煤氣,對廠區煤氣資源進行整合優化,最大限度實現二次能源再利用,減少煤氣放散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我公司繼75t/h鍋爐發電項目之后,計劃再建一套130t/h鍋爐富余煤氣發電機組。
在集團公司盤活資產節約投資,充分考慮利舊集團公司內部閑置設施的思路引導下,經集團相關部門和長鋼公司共同調研,提出了全面利舊首秦公司35MW發電機組的方案,并得到了集團公司的批準。
該項目利用富余煤氣發電,投產后預計年發電量達2.4億Kwh以上,配套的高溫高壓鍋爐消耗高爐煤氣13萬m3/h,焦爐煤氣5500m3/h,煤氣放散實現零放散,相當于年節約標煤3.2萬噸,同時減少污染物排放和能源外購,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時間就是效益。長鋼公司與時間賽跑,力爭能源最少的浪費、公司效益的最大化,積極組織富余煤氣發電項目施工建設。作為公司的一項重點節能項目,該工程從建設初期到土建施工、設備安裝均得到了公司各級領導的高度關注。
建設伊始,公司領導多次過問,親臨現場,靠前指揮,就項目施工過程中的具體問題召開專題會進行研究部署。明確要求,要高標準推進,嚴格按照時間表、任務書、路線圖,進一步壓實責任、明確措施要求,高標準、高質量地推動項目建設,把項目做成安全工程、質量工程、精品工程。
2017年1月底完成地基勘探。
2017年3月25日開始樁基工程。
2017年6月10日土建全面施工。
2017年10月20日土建主體結構全部完成,基本具備主體設備安裝條件。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主體設備的到場時間成為工程投運的關鍵影響因素。但此時確切的消息是,首秦35MW發電機組的退出時間幾經調整將要延后。延后意味著什么?設備延期到場,發電的時間就要推后,預期的效益就會大打折扣。公司領導心急如焚!怎么辦?針對延期給公司富余煤氣發電項目投運帶來的種種影響,公司領導組織綜合分析各方面因素,提出了新購置工程設備的項目方案,抓緊向集團公司相關部門呈送相關報告,并積極溝通、回復相關部門及領導的疑問,使得設備購置最終得到集團公司同意。
設備重新購置,一方面得改變原先計劃與思路,一方面還要積極籌備資金,還要保證工程進度,確保公司整體效益,這無疑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難度,面對這種情況,公司上下沒有退縮,而是勇于任事、敢于擔當、主動作為。
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賈向剛多次深入項目施工現場調研、指導,并鼓勵工程建設者們:“一定要把富余煤氣發電項目建設好,對公司負責,更要對社會負責,確保早日建成,早日見效?!?/p>
領導的語言堅定有力,既飽含囑托,又透著堅定與信任。
各參戰單位也深知責任的重大,于是滿懷激情,直面挑戰,不辭辛苦,加班加點奔波在建設工地與調試現場,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艱苦奮斗、勤儉辦企”的精神。
6月8日,黨委書記、工會主席崔永康帶著對工程的牽掛,帶著對參戰將士的關心,深入施工現場進行慰問。
在現場,他認真聽取項目施工情況匯報,并為奮戰在一線的職工和施工人員送去了公司黨委的慰問與關懷,同時希望大家能克服困難,用實實在在的成績,為公司圓滿完成經營生產任務提供有力的支撐。
按照常規,富余煤氣發電項目從設備訂貨到安裝調試至少需要九個月時間,參加項目建設的單位和人員,從領導到普通職工,鍥而不舍,克服一切困難,加班加點吃住在施工現場。他們集思廣益,處理和解決了施工建設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和難題。在項目牽頭單位設備處、業主單位動力廠,以及首建等建設單位的精心籌劃和通力合作下,富余煤氣發電工程項目僅用了七個月時間就成功實現并網發電。
公司部署安排有力,對工程關注度高,對工程建設大力支持,所有這些使參戰將士備受鼓舞,在這種精神的感召下,工程建設各項工作在保證安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高效推進,設備采購部門積極與生產廠家協調,設備到廠時間比原合同提前;工程組織部門不斷優化工作流程、科學組織施工,主體工程與配套工程統籌實施,加派人手、攻堅克難,搶時間、抓進度;工程業主單位提前介入,抓緊進行人員培訓,通力配合、齊心協力。共同的努力,成就了富余煤氣發電項目比原計劃提前15天順利并網發電。
強化頂層設計 明確管理方向
自發電指標是企業余能余熱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體現,同時更能為企業經營生產和降本增效創造實實在在的效益。
2015年以來,長鋼公司新的領導班子牢牢抓住這一點,從源頭出發,明思路、強管理、固根基,通過頂層設計的科學謀劃和基層一線的協同作戰,在強化能源綜合利用上做足了大文章。
加強對有關能源介質實時數據的采集與監控。通過對煤氣回收利用、余熱余能利用、水資源循環等現狀進行統計分析,知悉尚未得到有效利用的能源情況,為加強管控、新上項目和有效利用提供真實、準確的第一手資料。
保證能源利用系統設備的平穩運行。對多種能源介質實施統一管理和優化調度,全方位開展二次能源綜合利用。以能源設備高效運轉這一源頭工作,帶動增加回收量,提升環境質量,降低生產運行成本及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推行能源成本管理,調動各方工作積極性。將能源成本目標按工序進行細化分解,納入日常成本管理和考核體系。各單位、各部門以精細化管理為手段加強對富余煤氣、蒸汽等二次能源的回收利用,實現能耗指標持續優化;實現由被動地抓跑、冒、滴、漏等表觀能耗成本,到主動向能源消耗隱形成本要效益的生動轉型。
狠抓項目建設 加快產業發展
有了明晰的思路后,如何抓實抓好項目建設,使之早日成為支撐企業經營生產、降本增效的重要環節成為擺在長鋼人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
能源再利用,關乎成本、關乎生產,再難,也要腳步鏗鏘。
2014年底自發電量25847萬度,自發電比例23.61%。
2015年1月14日,9號高爐TRT經改造后成功并網發電,每天發電約13萬度,每年創造經濟效益約2000萬元。
2015年3月12日,公司又將焦化廠兩臺15噸鍋爐投運,產生蒸汽用于焦化的生產,置換后的蒸汽則用于發電。
2016年4月,公司節能減排項目——4號、5號燒結環冷機煙氣余熱發電工程,經過一年的施工建設順利完工。5號燒結機余熱鍋爐與12MW汽輪發電機組實現成功并網。
2017年2月25日,公司35t/h鍋爐產生第一噸蒸汽,4月份從試運行階段正式進入生產序列,產生的蒸汽一部分焦化廠使用,一部分接至熱電6MW機組前低壓分汽缸用于發電,為公司下一步的節能降耗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2017年4月5日,焦化一期工程干熄焦余熱發電項目正式并網發電。
不僅要立足既有發電機組、充分挖掘發電潛力來提升自發電量,同時還通過實施余能余熱發電技改項目來開辟新的自發電增長途徑。在這一思路的指引下,公司自發電量及自發電比例等指標逐年攀升,有力地支撐了降本增效工作的深入開展。
一串串靈動的數字,一個個耀眼的成績,凝結著廣大干部職工的智慧和汗水,更展示出公司立足實際、深度挖潛,聚力經營生產的堅定信心。
加強能源管控 自發電屢創新高
提高余能余熱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能源的高效利用,為經營生產和降本增效保駕護航,是公司長期以來一貫堅持的重要工作。近年來,公司各單位認真貫徹做好能源平衡優化,提高綜合利用率的要求,穩字當頭,實干為先,高效組織開展各項工作,為各機組的平穩高效運轉提供了堅實保障。
2017年4月,公司圍繞經營生產目標科學合理組織生產,多舉措提升自發電量,強化煤氣蒸汽資源平衡與各發電機組系統管控,最大限度多發電,公司自發電量“破三見四”達到4124萬Kwh,自發電比例首次超過外購電。同年8月,公司緊緊圍繞經營生產目標,在保障發電機組穩順運行的基礎上盡力提高發電量,自發電量繼7月份實現歷史最好水平后再創新高,全月達到5544.9萬Kwh,同比提高62.23%,自發電比例達到63.85%,同比提高20.2%,自發電量和自發電比例為當年最好水平,且均創歷史紀錄。 2017年全年自發電量4.62億Kwh,自發電比例達到47.21%,有力地支撐了公司的降本增效。
2018年,公司在積極鞏固既有成果的基礎上,正從以下方面繼續努力,以使各項指標得到持續優化。
一是以焦化干熄焦項目為主要突破口,進一步強化干熄焦裝置及發電機組的運行管控,保障設備機組的穩順運行,不斷提高干熄焦率;同時,積極為干熄焦提升干熄焦率和發電量提供優質外圍條件,重點在焦化廢水利用上做文章。
二是強化生產組織和注重檢修同步性,合理平衡利用煤氣和蒸汽資源,為熱電機組滿負荷運行提供堅實保障。
三是深入總結、借鑒燒結余熱發電機組攻關期的運行經驗,強化設備點檢,提高設備運轉率。
四是將通過電能信息采集系統,進一步提高公司用電效率、合理分配時段用電、降低用電成本,為公司經營生產形勢的持續向好再加“砝碼”。
自發電比例的大幅提升,反映出的是長鋼公司新的領導班子的睿智和膽識,自發電項目經歷了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發展歷程,期間,凝聚了太多長鋼人的心血、汗水和智慧。
結 語
風勁帆滿海天闊,俯指波濤更從容。
今日,長鋼公司不畏困難,勇挑重擔;
他日,必將長風鼓帆,逆勢上揚。
長鋼公司能源再利用在不斷錘煉中羽翼漸豐,以待不遠的未來,櫛風逐日、振翅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