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發展| 看長鋼技校教師的精彩“蝶變”
2021-03-12
他們,是多年立足三尺講臺,按部就班,無風無雨,為技校學生授課的普通教師。
他們,曾為尋找生源,為求生存,足跡踏遍長治50多個鄉村。挨家挨戶動員孩子報名上學。
他們,曾因自主經營的壓力,對未來不可知的擔憂而矛盾、糾結、迷茫于下一站從哪里起航……
而今,“人人持證、技能社會”的政策紅利,長鋼高質量發展對高技能人才的渴望,讓他們從小小的三尺講臺,走到了具有無限發展空間的基層一線,開啟了自我綻放、精彩華麗的人生“蝶變”。
鏡頭一
長鋼技校教師到晉煤大學觀摩企業新型學徒制開班第一課。
開發職業素養系列課程四門,并以線上培訓模式開課,開啟了長鋼培訓史上線上培訓的新模式。
到焦鐵鋼軋生產一線進行調研,與首鋼工匠、長鋼工匠、專家、師傅多次探討企業新型學徒制崗位實訓培訓中典型工作任務提煉的目的、原則和主線。組織指導企業實訓導師根據所帶學徒職業(工種)及崗位實際,按照每個工種提煉10—16個典型工作任務左右的標準,提煉典型工作任務600余個。
2020年5月29日上午9點,煉鐵廠崗位實訓第一課開講
2020年5月29日下午2點,軋鋼廠崗位實訓第一課開講
2020年6月4日下午4點20,焦化廠崗位實訓第一課開講
……
2019級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涉及12個單位,30個職業工種,115名導師,792名學徒,學制2年,涉及單位之廣,人數之多,時間之長,為長鋼培訓歷史上的第一次。企業新型學徒制培養,獲政府財政補貼4000元/學徒?年。
鏡頭二
鐵鋼軋工序模擬仿真實訓系統項目的引進,《電氣設備點檢100問》《轉爐煉鋼工》《煉鐵操作工》《軋鋼工(理論篇)》《軋鋼工(實操篇)》《西門子300PLC應用技術》等適用性教材的編撰,豐富了一線職工的培訓內容,既讓培訓具體、可感,又讓培訓實操針對性更強。這是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獲批帶來的紅利(獲財政補貼資金200萬元)。
鏡頭三
抓住山西省實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的契機,于2018年中標長治市全民技能提升B類培訓資質,先后承攬社會培訓、企業新入職職工培訓553人次;抓住政府對企業技能培訓政策支持,爭取到長鋼、生物質等在崗職工技能培訓、職業資格鑒定培訓5242人次,先后獲政府培訓補助上百萬元。
2020年4月15日,“一所一站一試點”“一基地一大師工作室”揭牌(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冶金行業首鋼長鋼職業技能鑒定站、山西省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試點企業、山西省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國家級牛旭紅技能大師工作室),更是開啟了長鋼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新篇章。
鏡頭四
為了讓財政資金發揮更大效益,更為了回饋企業的關愛與支持,他們帶著使命,帶著責任,從辦公室走到了基層一線,走進車間、走進班組。他們到過鋼花四濺的轉爐平臺、穿過機器轟鳴的軋鋼車間、登上過長鋼最高的陡峭直梯,感受過煉鐵爐前1000多度的高溫炙烤。
鏡頭五
為推進2021年年度重點培訓項目,春節前后,他們的專注點依然在基層一線。職工培訓中心全員業務賽講時,他們對“煉鋼廠降低鐵水消耗”“軋鋼廠降低成品波浪彎”“焦化廠焦爐調溫雙段加熱控制”等項目的現狀了解、培訓方式、效果評估等,讓其他聽課人員眼前一亮——充分準備的背后,一定是嚴謹認真的態度,是超出尋常的付出。
回望長鋼技校全體教師近年的成長與蛻變,用首鋼集團概述長鋼近年的變化:“長鋼之變,變在民心;民心之變,變在干部;干部之變,變在作風;作風之變,帶來千變萬化”,再精辟、準確不過。
這個變是角色的變
長鋼技校由全日制辦學回歸上世紀60年代長鋼技校成立初心——為長鋼發展培養技能人才。教學對象由技校學生變為公司在崗職工,工作任務由教學變為培訓策劃和管理。
對象的變化,伴隨教學方法和內容發生根本性變化。
工作任務的變化,要求承擔基礎學科的教師重新翻盤,一切從零開始。
他們不再是僅僅寫好教案,教好學生,而是要做好培訓方案,讓方案能有效落地。
這個變是格局的變
培養技校學生,關注的重點是十五六歲孩子的身心健康。
培養技能人才,需要他們了解各單位的生產設備、工藝流程、操作要點。
他們養成了關注每日生產報表、早調會信息和事故通報等的習慣,發現分管單位出了安全、設備、工藝問題,及時向導師、單位管理員刨根問底。曾經的基礎課程教師,實實在在變成了站在長鋼平臺上,關心長鋼發展的真正長鋼人。
這個變是工作方式的變
“教室 辦公室”的兩點一線變為現在“辦公室 會議室 現場,動嘴動手動腿,眼看耳聽腦思”。一年來跑遍了12個2019級企業新型學徒制實施單位會議室、作業區、班組。
典型工作任務提煉,他們小心翼翼地探索。
崗位實訓開課,他們一次不落到場。
制作課件,他們電話、微信全用上,不厭其煩指導,手把手教。
他們自知是培訓的門外漢,專業的外行,在他們還沒有完全掌握培訓工作流程、重點、要點的時候,他們用勤能補拙的辦法一一去聽課、去學習、去現場、去與導師溝通、學徒溝通,回來之后再與同事們一起探討工作方法,及時改進、改善、甚至糾正工作中的錯誤。他們每人都聯系、對接有十幾位導師,每位導師一個月要有2次集中授課,每兩周開一次,他們開班就去,認識的人看見他們這么頻繁的下廠,開玩笑的說:“干脆就在廠里上班算了!”實訓從5月底開始到現在,他們也是經歷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這一年,他們跟上導師,到各廠區的各個作業區現場,有煤氣區域、有陡得像一條直線懸空而又窄的樓梯,有天車操作室等,真真切切感受到一線職工的不易。
這個變是工作時間的變
對于技校教師來說,他們一周5天的工作日,每天都有固定的工作任務,每天有條不紊推進計劃內工作?,F在,他們的工作日成了“5 2,白 黑”。新型學徒制崗位實訓課程2020年占了7個多月,導師和學徒們有四班三倒的,有三班兩倒的。導師開課時間,由導師自己定,而技校教師只要開班就力爭到場,他們的工作時間也因此被拉長拉寬。
這個變就是技校教師對培訓工作的深度理解與思考的變
如果說2020年,技校教師就像一名學生(初涉培訓工作,什么也不懂,干什么都是借鑒、模仿),經過一年鍛煉成長,他們對培訓工作有了更深度的認識。春節剛過,他們利用職工培訓中心全員業務交流、賽講的契機,把自己對年度重點培訓項目、重點課程的想法、推進思路一一闡述。事實證明,他們對培訓的認識已不再那么膚淺,而是有了獨特見解和深度思考。
成長,是一個人在漫長人生旅途中從身體到心智,一點點的成熟,一點點的進步,一點點的收獲,一點點的磨礪。所有的風雨,所有的陽光,所有的遭遇,所有的歷練,都是生命履歷里彌足珍貴的財富和饋贈。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就像飛翔在遼闊天空。
就像穿行在無邊的曠野,
擁有掙脫一切的力量。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可以永遠按照規定的路線,走到職業生涯的盡頭。當變化降臨,長鋼技校教師勇敢接受挑戰,書寫了人生精彩。